紫茎泽兰

详细介绍

紫茎泽兰,Crofton Weed, 又名大黑草、花升麻、解放草等,属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根茎粗壮,直立,高30cm~200cm,子实瘦果,黑褐色, 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中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子。紫茎泽兰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本身为植物界杀手,所到之处其余植物无法存活,因草有轻微毒性,对牛羊不利,新庄村当地又称此草为 “败马草”。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手工纸的传承与保护,更注重发展与研究。在原有滇结香树皮制作的纸浆中,通过多次实验添加紫茎泽兰根茎,制造而成的紫茎泽兰纸,草本颗粒状分布纸面,极富质感,这种肌理丰富却质朴的特点,作为手工纸艺术品与产品的载体,既解决当地有害植物生态问题,也为当地手工造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方向。


紫茎泽兰纸基于它独特的原料与纸张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及包装领域,为设计带来亲切的自然气息与质感。在现当代艺术方面,这种颗粒起伏的纸张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独特的层次与肌理。

滇腾古纸造纸流程


选料
造纸使用的原料,是生长在高黎贡山周围一带的“构树”,原料由部分村民采伐、剥皮晒干后出售,构树(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Vent.)在古时俗称为楮树,在古籍里又称穀树,由于古代人受植物分类知识不足之限制,因此误把许多用来造纸的纤维韧皮类植物混为一谈,统统地俗称为“构树”。此地的“构树”当地叫“柳构”,以区别之前使用的“辣构”(楮乔木),柳构学名滇结香(又称三桠), Edgeworthia papyrifera  Sieb  & Zucc.此为落叶灌木,叶互生,高度可达2m,枝为三叉状,一看便知。在显微镜下,三桠皮纤维与构皮、桑皮纤维十分相似,但其不同之处是,三桠纤维的中段明显的较宽,两端渐呈尖形或刮刀状。


泡料  

就是把“构皮”放入水缸或水塘中浸泡,时间大约在12小时。其目的是把原料表层面上的杂质(黑皮、死疤、疙瘩)洗除干净。如果利用流动的溪水,则效果更好。


煮料

当地俗称为“划构”。将浸泡干净的“构皮”,加入到石灰水槽内,下边点燃木头进行加热。使泡好的“构皮”进一步煮熟、软化,蒸煮的具体时间,依季节、晴雨而灵活掌握,一般是12小时或大半天。蒸煮完毕的“皮浆”,要挑到流水沟旁边用脚进行踹洗“漂构”。直到踹洗皮浆留出了清水,才认为是被“洗干净了”。


打浆

当地俗称为“打构皮”。就是把漂洗好的皮浆经过机械性的处理“打细”,使皮浆纤维发生“帚化”作用,以利于纸页的形成。古老的打浆工具十分原始,即利用石板和木棒,两人对面用力敲打皮浆。而后又改为碓臼冲捣,这两种方法都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体力,劳动效率低。1984年,由传承人利用柴油机带动小型打浆机,实现了“机电化”打浆。从此改变了沉重的打浆作业。
经过打浆之后的皮浆,内中还夹杂有一些细小的纤维束、黑皮点等,需要通过“淘构”的办法过滤。以前的办法类似淘米:用竹箩筐装入皮浆,沉于清水池中,用手循环搅动,让上述杂质从筐缝隙中流出,淘洗后剩余的即干净、规整的皮浆纤维。现在改用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设计的类似洗衣机漂洗功能的淘浆机,用来代替过去的人工“淘构”,效果极佳。


抄纸

把筛选好了的皮浆,计量投入已经盛有清水的浆槽中,再加入当地传统“纸药”(仙人掌制作的滑水)。用木齿耙不停地把浆槽内的纤维和清水搅动,务使纤维均匀地分散开来。然后,手执竹帘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经过入水和出水,便在竹帘上形成湿纸页,提起竹帘倒扣在帘台上。


榨纸

将捞取的湿纸页,一张张地叠合在一起,形成了“纸帖”。随后把纸帖移到压榨台上,通过重木加压和杠杆原理,使湿纸页中的多余水分慢慢地流出。压榨时间大约在10小时以上。


背纸

成纸的含水分量通常约在8%左右,而经过压榨后的湿纸页仍然含有25%以上的水分。将榨完后的湿纸放置在背纸架上,由一个角慢慢的将半干的纸张一张张揭起,用棕毛刷依次层叠地贴到背板上放在通风处,或者直接背在平整干净的墙面上。使其进一步脱水,传统的冷焙法是把经过压榨后的湿纸页用棕刷一张接一张地刷墙壁或木板,等其自然阴干,约需一两天时间。


晾纸

将自然风干的纸张从背纸板或墙上取下,整条的搭在晴朗通风处的架子上再次晾干。保证每张纸的水分完全晾透。晾置过程中尽量保持纸张平整。


理纸

将晾干的纸张收回,平放在桌面上,由层叠的角,一张一张揭开,分开检看,剔除破损、有污点的。以每数100张为一刀,用包装纸隔开。再将揭开整理好的纸张压在平整的重物下,使得纸张更加光滑平整,便于书写。以一刀论价,十刀为1捆。

公司 寻材问料
应用

应用案例

设计指导

  • 材质
  • 成熟度

想要获取 企业联系方式

可联系材料馆工作人员 王女士:158 6589 9589